1.公路车弯把怎么握
不比赛的话,绝大部分时间是握手变头的,手臂微微弯曲,胳膊肘不能向外拐。
冲刺,冲坡,高速巡航的时候,握下把。
爬长坡的时候,握住上把把横,手臂弯曲,像骑山地一样,你会发现节奏稳定了很多,呼吸顺畅。
以上是我的个人感觉。但是这个真的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习惯不同,没有一定的姿势,你理解三种姿势的优缺点再自己慢慢感受吧。。。总之就是找到呼吸和风阻的平衡点吧,尽管说确实也会因为上身疲劳而稍微换一换姿势。
补充一下,手变头的握法(也许这才是你想问的吧):也是没有绝对的正确,况且厂家不同手变也不同。拿shimano的手变来说,平时你可以用食指和大拇指握住手变头,中指搭在刹把上(既可以变速,也可以及时刹车),无名指和小指轻握刹把后方手变头下方的位置(稍微往里收一收就好),可以防止手从车把上震落(相信我,手从手变头弹开不是很好玩的事情。。。)~~~~~但是也有不同的,发力的时候,有人喜欢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平拉刹把,手臂接近90度弯曲,效果很好;还有人喜欢直接握住手变头的上方(相当于手臂直接压在车把上面),达到接近的效果。。。当时看拉波银行的一位比赛当兔子的时候就是这么握的。
慢慢体会吧
2.如何掌握弯把公路车基本姿势
因为爬坡需要释出更大的力气来踩动踏板,手握握把上方可以稳稳的扣住车头与稳定方向,避免车身晃动,也能避免骑乘者因为晃动上半身而抵消了腿部踩踏的力道。
骑行公路车时掌握把手的基本姿势,方便轻松骑行。目前市面上的公路车把手广义分为平把和弯把,在台湾竞速型的公路车大多是以弯把作为基本配备,而采用平把的自行车多半定义于休闲取向。一方面是因为弯把设计的关系,使得车手握住弯把时身体会往前倾,车手的重心落在臀部的位置,使得车身在行驶间能够有较佳的稳定度;另一方面,由于弯把手把宽度较窄,能够有效减少手把互相撞击的意外,避免选手间距离过近,碰撞后产生摔车的危险。
骑乘公路车使用弯把好处虽多,但其异于平把的简单造型,让很多初入门的自行车车友望之却步。事实上,骑乘者是能够运用弯把特殊的造型,采用不同的把位握法来因应不同的骑乘情况。在新手上路前,需要知道如何运用这些不同的握法,不论是在平面道路、上下坡以及煞车的情况下都能采用正确的方式。除此之外,还够有效的消除手腕、肩颈部位的疲劳,即使是路途遥远的大型赛事也能够轻松应对。 基本上,弯把公路车的握法位置可分成三种:
一、上把 采用上把的握姿通常见于轻松骑乘的状态,这时候骑乘者的上半身较为挺直。骑乘时较少出现方向或速度变换,需要休息的时候此种握法也经常可见。 爬坡时的困难 因为爬坡需要释出更大的力气来踩动踏板,手握握把上方可以稳稳的扣住车头与稳定方向,避免车身晃动,也能避免骑乘者因为晃动上半身而抵消了腿部踩踏的力道。
二、煞变把 此种把位便于操作变速器换档,也可以及时的控制煞车,是最广为使用的方式。 遇到危险的情况 建议入门者可以采用双手分别握住煞车的姿势,同时煞住前后轮以保安全。但也提醒大家,如果遇到了无法闪避的危险情况或是下坡失速时,请务必先煞后轮再煞前轮。这样做虽然会使后轮锁死造成打滑,但目的是为了避免骑乘者直接撞击前方,猛烈的力道将造成车手更大的伤害。
三、下把 手握下把常见于下坡、煞车与转弯的时机。 高手使用采用的方式 手握下把会迫使骑乘者的身体前弯,能够减少风切取得更小的风阻。车手采用握下把的方式让身体的重心降低,也由于手臂延展使得力距较长的关系,操作车子转弯和变换行驶路线时能够更加灵敏。好比低底盘的跑车,在加速或者过弯时都远比高底盘的休旅车来的稳定且灵活。提醒车友们,观看这阵子的环法赛事时可以观察赛道上的选手,每一位选手在过弯的时候一定都是手握下把的。
适合自己的弯把 每个人的身高体型都不尽相同,建议还是在选用弯把前请专业技师帮自己做Fitting 的测量,透过正确的调整会让自己在使用不同握法时都能感觉到轻松、舒适,不会只有某一种把位是舒适的状况。
往后骑乘的时日里,应该要不断感受最合适自己的方式来调整把手的角度、龙头和煞车的位置。即使是微小的细节也会造成骑乘感受的差异,简单来说,没有一种把手是完全适合自己的,需要透过不断的适应和调整才能达到最和谐的感受。
锻炼核心远离酸痛 常见到许多车友在骑乘弯把公路车时采用了错误的骑乘方式,导致身体酸痛,骑到一半就难以维持。初学者在骑乘弯把公路车时,上半身的姿势应该要保持前倾,手臂和身体的角度最好能够大于90 度,避免背部僵硬、肩颈酸痛的状况发生。最后建议车友们可以在平时做些重量训练,锻炼自己的核心肌群。拥有强健的腰腹部肌肉,能够在骑乘时帮助维持身体的重心,还能有效减少身体的疲累与酸痛感,可说是一举数得。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3.公路车的车把到底应该怎么握
调节座位高度 龙头高度到合适位置~ 可参照环法选手骑行时的照片 平时多参加锻炼学学环法高人们的拿法就不错啊,他们的是最科学的!/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B%B7%B7%A8&in=24752&cl=2&cm=1&sc=0&lm=-1&pn=16&rn=1&di=1565191761&ln=2000/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B%B7%B7%A8%D7%D4%D0%D0%B3%B5&in=15423&cl=2&cm=1&sc=0&lm=-1&pn=67&rn=1&di=2739615488&ln=2000/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B%B7%B7%A8%D7%D4%D0%D0%B3%B5%B1%C8%C8%FC&in=16182&cl=2&cm=1&sc=0&lm=-1&pn=100&rn=1&di=2302528700&ln=298看看下面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拥有一辆自行车十分容易,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在打骑车远游的主意。
骑单车远游,不仅要有强壮的体魄,还要略通一些基本的常识。邓先生是一家单车铺的老板,来信介绍了一些骑车出游的注意事项: 自行车作为惟一的交通工具,性能的好坏至关重要。
出发前应对各部位的机件做全面彻底的检查,并随身携带常用的修理工具榔头、螺丝刀、气筒、扳手、钳子等,以及备用件滚珠、内胎、闸皮、车条、气门芯等。每天结束后还要认真检查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一般而言,以车座较低并有5~10度的后倾为最佳角度。运动量的安排要合理,并保持一定的速度,切忌忽快忽慢。
每2~3小时休息一次,别想停就停。 在特殊道路条件下行车,车速的把握尤为重要。
路遇浅河、水洼、碎石时,别习惯性减速,快车速反而易顺利通过;行车在泥泞的路面,不妨拆下前后挡泥板,以免泥堵死挡泥板和车轮间的缝隙;下坡时,前后闸都要捏。 夏天遇到柏油融化的路面,千万避开,如别无选择,先上土路让车轮沾些黄土,以防被粘住。
途中宿营时,营地要选择干燥背风的地方,附近应有水源。有村落处,借宿是好办法。
骑车旅游对服装尤其是裤子要求比较严,以宽大为佳。夏天穿背心、裤衩,阻力小,通风性又好。
太阳帽和墨镜、雨具、卧具、常用药、照明器材、交通、地形图等都是必备之物。 现在有种专业的自行车包,用起来顺手方便。
普通背包一定要设法扎牢。宿营时,要将东西放到一个可用身体遮挡的死角中,以防丢失。
在进行自行车长途骑行前应该作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在硬件方面要作到以下几点:选一辆好车;作好必要的调试;准备好常用工具;带足合适的服装和必需品。
其次就是骑行技术方面的事了。 一、选车。
最好是27英寸的平把全地貌车,这是专为长途自行车旅行设计的。该车前后均有车架,21速,可载重150公斤(含骑行者体重),且车带可根据路面、载重情况自选,从1.25—1.50(指粗细)都有。
这类车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很难买到,只是私人手里有从国外带回来的。可替代全地貌车的是山地车型中的一种(它在设计时也考虑到了长途旅行的问题):26英寸,21速,可载重120—150公斤,车带从1.50—1.75之间任选,有后架,可加装前架,水壶架有3个(当然还可加)。
如果你要走的是柏油公路,也可用一般弯把27英寸细纹旅行车,车带宽度为1.25,有后架,骑上它很轻快,适合载物不多的长途旅行。 二、调车。
一般自行车旅行是边骑边看,自由自在,速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方便、舒适。按这个要求调车。
车座:以骑行者的腋部放在车座中间,用手去摸轮盘轴心部,以摸到为准,这就是骑行者正确的车座高度。车把与车座在同一水平面上为好,高低在半寸之间。
检查一下传动是否连惯,前后制动是否灵敏。可在前后带内胎里放一些补漏液,如有漏气,要检查并拔除刺入物,将破孔朝地,充足气就可以自动补带。
还有一个办法,是在内带与外带之间放一条较厚的帆布。我92年春放的一帆布,到现在也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
这些工作做好了,这辆车就不会在路上给你添麻烦了。 三、工具。
只要你在旅行前准备得充分,车也调整正确,那么在路上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为防万一,还应带一些与你选用的自行车相配的工具及零件。
如剪刀、小木锉、多用搬手、旅行气筒(可架车上)、胶水、剪锉好的小块胶皮,内带、外带各一条,以备应急。 四、服装。
一般长途自行车旅行多选择夏天,那最好选用短装骑行服,它的优点是紧身,不额外增加阻力。骑行裤内有真皮垫,或仿真皮垫,防磨、透气。
如果是雨季,当然少不了防雨设备。现在市场上有一种骑行服是既保温又挡风还防雨,最适合去气候多变的地区,当然价格较昂贵。
如果没有骑行服,特别是骑行裤,也可穿高弹力的平滑短裤。直接与身体接触,里面不要再穿任何服装。
最好在常磨的部位,涂一些凡士林之类的油。如遇天冷,可在胸内衬一两张报纸,保温效果极佳。
为了防风和小飞虫,还要戴上骑行眼镜。无色的,适用于阴天;有色的,可防阳光直射;还有浅黄色的,是为夜间设计的。
头盔,有些外国人喜欢在旅行时戴它,以防出交通事故。其实自行车小帽更实用,更舒服,经济实惠。
骑行手套是为了防滑防磨,这要根据个人情况决定。
4.羽毛球拍正确握法带图
1、正手握拍
正确的握拍方法是先用左手拿住球拍杆,使拍面与地面垂直,然后张开右手,使手掌下部(小鱼际)靠在球拍打握柄底托,虎口对着球拍柄窄的一面,小指、无名指、中指自然地并拢,食指与中指稍稍分开,自然地弯曲并贴在球拍柄上。
2、反手握拍
一般说来,反手握拍有两种:一种是在正手握拍的基础上,把球拍框往外转,拇指伸直贴在拍柄的宽面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另一种是正手握拍把球拍框外转,拇指贴在球拍柄的棱上,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反手握拍时,手心与球柄之间要留有空隙,这样握拍有利于手腕力量和手指力量的灵活运用。
在了解以上正确的握拍方法之后,应对照一下以前的习惯握法,如出现下面几种错误握法,应尽快加以纠正:拳握法,即一把抓;食指伸直按在拍柄上部;虎口贴在拍柄宽面;柄端露出太长。
扩展资料:
球拍选择:
1、初步感受
我们在选购羽毛球拍时,先要观察一下球拍的大致情况,最简单的则就是大致的上下挥动试试,注意观察对手感是否吃力,如果感到手上用力必须很大,那这样的球拍或许材质并不一定好,过于重的球拍显然是不适合长期操练的。
2、轻重感受
选购球拍时也不能一味追求羽毛球拍是否轻巧,虽然手感较轻的球拍在防守以及出手上显的较为敏捷,并且长期挥动时,对手臂负担也较轻,但是应该了解一下自己是属于防守型队员还是进攻型角色,因为过于轻便的球拍,在进攻以及扣杀时,会显得力量过于弱小。而防守型对于,由于注重的是敏捷性接球,则较为适合轻便型羽毛球拍
3、弦线观察
这个是对于羽毛球拍做工是否精致细致的直接表达,以上的3点只是在个人感受上,而关于弦线的做工,则明显体现出厂家的质量把关是否严谨,也是衡量该羽毛球拍是否是上等品的最佳指标。
4、价格选择
羽毛球拍的选择以及价格的参照以及取决与球拍的材质、品牌、以及重量。其中球拍的材质有决定着重量。一般来说,比较轻便的球拍基本采用全碳材质来制作,也是目较为流行且热门的。而价格一般在300以上,当然这样的球拍非常适合练习以及锻炼、同样也是专业人士首选球拍。而其余的材质制作的球拍往往分量过于厚重,价格也比较便宜。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羽毛球拍
5.怎么瘦手啊
很多方法!!以下供你参考!!! 第一种: 起始姿势 两手正握或反握杠铃或两手合握一个哑铃。将其高举 过顶后,屈肘,让前臂向后下垂。全身直立或坐在凳上。 动作过程 两上臂贴近两耳,保持竖直,不摇动。收缩三头肌, 逐渐伸展肘关节,把前臂向上挺伸,直到臂部完全伸直, 三头肌彻底收紧。静止一秒钟,再屈肘,让前臂徐徐下垂 到开始位置,使三头肌尽量伸展。 呼吸方法 挺伸前臂时吸气,屈降时呼气。 注意要点 挺伸前臂时切勿摆动上臂。 第二种: 起始姿势 向前屈体,单手握哑铃,另一手撑开或一手扶膝后腿 上,让握铃的上臂贴靠身侧,与上体平行。屈肘,让前臂 自然下垂。 动作过程 上体和上臂保持不动,收缩三头肌,把前臂向后上方 挺伸,直到臂部完全伸直,同时彻底收缩三头肌。静止一 秒钟,再屈肘,让前臂徐徐下垂到开始位置。 呼吸方法 挺伸前臂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注意要点 挺伸前臂时尽可能勿使上臂上下摆动,臂部完全挺直 后,还要把手腕往上抬,使三头肌收缩更彻底。 (没有哑铃,用装满水的矿泉水一瓶也可以!!) 第三种: 起始姿势 两手在胸前握一根连接拉力条的弯把,握距与肩同宽 或稍窄或合紧。上臂贴靠两肋。屈肘,弯起前臂。 动作过程 保持上臂不动,收缩三头肌和前臂的肌肉,将弯把用 力下压到臂部完全伸直。静止一秒钟,尽力收缩三头肌, 屈肘,让弯把徐徐回到原位。 呼吸方法 弯把下压时吸气,缩回时呼气。 注意要点 弯把下压时,务必低到两臂完全伸直。上臂要固定不 动。虽然前臂也需用力,但意念要注意三头肌的伸缩。 第四种: 双手上举贴于耳朵两边,手心向后做90度弯曲 记住上臂始终保持紧贴耳边,30个一组,每天3组,适应后可逐渐增加 1、手放于肩膀上,以肩为中心,手肘由前向后在空中划一个圆圈。 2、上半圆时吸气,下半圆时呼气。连续3—6次。 3、再反方向画圆圈,连续3—6次。 准备手臂减肥首先要弄清手臂肥胖的成因。一般来说,手臂外侧肥胖可能原因包括了脂肪堆积、橘皮组织、肌肉肥大等;而手臂内侧肥胖的原因则不外乎是淋巴循环代谢所造成的水份滞留所引起的肿胀。 以下是各式原因手臂减肥最重要的解决方法: 脂肪堆积:少吃多运动。 橘皮组织:加强皮下循环、作息正常、营养均衡。 肌肉肥大:运动前后一定要进行暖身操及和缓操,避免重量训练,以伸展运动最佳。 水份滞留:避免口味过重及加工食品,加强运动,切忌压力过大或日夜颠倒。 试试手臂减肥伸展运动: 1、采用站立姿势,双手自然下垂,双脚打开与肩膀同宽,并准备一条毛巾。 2、将毛巾对折,用双手抓住两端。 3、将双手往上伸展,再向右移动,双手手肘弯曲,右手用力拉扯,将左手拉过来,使左手大手臂内侧肌肉有拉紧的感觉,然后再回到向上伸直的动作。 4、将双手向左侧移动,双手手肘弯曲,左手用力拉扯,将右手拉过来,使右手大手臂内侧肌肉有拉紧的感觉,然后再回到向上伸直的动作。 5、可交互做4次。 功效: 能拉紧大手臂内侧、小手臂内侧及侧腰的肌肉,对上半身线条有很好的效果。 注意: 因为采用了辅助器具,加上拉扯动作较大,所以要小心不要伸展过度,以免使手臂拉伤。
满意请采纳
6.打台球时后把怎么样握杆
一 握杆手势 首先要找到球杆的重心,方法是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做成一个圆圈或一个钩,把球杆套在圈里面,然后左右推动球杆调整直至平衡为止,套在球杆上的手指位置就是这支球杆的重心。
再从这个重心向杆尾移动20到30厘米,这个部位便是一般握杆的合适位置遇有特殊打法需要,还可以前后移动调整握杆位置。 握杆时,不能握得太紧,不然手和手腕肌肉紧张,手臂僵硬,不能平顺滑动出杆击球,右手握杆时,拇指和食指在虎口处轻轻夹住球杆,好像一个吊环,衩际握住球杆的是手的前部,即:拇指和前两个手指,另外两个手指虚握,小指包绕在球杆底部,主要配合控制球杆的平衡稳定,使球杆保持直线运动。
二 杆架手势 用手为球有做成的各种支架称手杆架,架杆或台架等。在台或以架等。
在台球运动中往往被人忽视了它的重要作用,要保证击球的准确性,必须有自然而稳定的杆架来支承,它可以准确地引导球杆进行击球动作的导向。 1 平背式杆架手势:先把左手掌伸直,手心向下按在球台台面上,五指尽量岔开、指开紧抓台布,形成一个宽而有力的稳定杆架基部,然后掌心稍微拱起,拇指紧贴食指翘起,食指与拇指之间便出现一个凹槽,球杆便可以放在凹槽上活动自如。
如需要调整高低时,可以使手指伸平手掌降低、拱起而升高适应击球需要。这种杆架高度低,适用于球径较小的落袋式台球。
2 凤眼式杆架手式:为了容易理解,方便练习,现把这种手势分解成单项动作图解说明如下: (1)将左手平放在球台台面上,手心向下,由手腕到指尖,向内侧稍微转个小弯。 (2)小指、无名指和中指,一齐向内侧转动拱起,手掌左边压在台面上,三个手指形成支撑的手势。
(3)当左手与球杆方向接近直角时,左手拇指和和食指尖向一起捏。 (4)拇指和食指形成一个圆圈后,便可以把球杆插入圈内来支撑球杆击球。
如果需要调整高低时,呆伸展或拱起中指来调整。因这种杆架高,多用于球径大的开仑台球。
3 V形杆架手势,如果遇到在主球后面有一个球造成击球障碍,为了不碰这个阻挡球必须将球杆抬高,主球和阻挡球越近,打好主球的难度就越大,如果主球紧紧近阻挡球做杆架的手应更近些,角度就更陡些,以便打中主球,相对的可击部分就很小,打不好就要滑杆。 把四个手指头竖起来,支在阻挡球后面,尽量把大拇指翘起,把球杆架在拇指和食指间形成的V形槽里,击球时,球杆顺着槽滑动,如果击球需要时,球杆把还可以抬高。
这是不太舒服的一种杆架,但又非常重要,不会是不行的,应该经常练习支撑的手指,直到能稳当面而有力的支起球杆为止。 4 台边杆架手势 由于球的位置变化多端,以及打法不同,仅靠几种常用的标准杆架手势,不可能是万能的,所以杆架手势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而是多种多样的,有五花八门的名称。
三 身体姿势 能否瞄得准打必进,击球姿势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人,初学时并不注意,只是随随便便地站在球台前挥杆就打,这是种极为有害的开始。常见一此球手,打了多年台球,球技并不出色平平常常,深感苦恼,当发现击球姿势不正确,有心纠正力图提高球技水平,但已形成习惯很难改正。
因此必须强调,初学开始,必须懂得并严格要求自己,一定下决心使自己的击球姿势是正确的合格的。 1 身体站立位置,首先要确定身体站立的合适位置,这要根据球和球杆的方向距离来决定。
先用右手按照要求握好球杆,而向球台上要打的主球方向站好,平握球杆,杆头指向主球,与主球相距6—10厘米左右。握杆的右手拇指要和裤子侧缝对齐。
球杆的指向必须与主球行进方向成一条直线。 2 脚的位置:身体站立的位置确定后,握杆的右手原位不动,在两脚立正站立的姿势下,左脚向左稍前侧方迈出一小步,宽度与肩宽略等(可根据身材高低调整),右脚尖向右外侧自然转动45度左右。
两脚平放在地面上,不要虚提或离开地面,右脚绷,构成一个稳固、坚定的击球姿势。 3 上身姿势: (1)落袋式台球。
如司诺克和美式花球球小台面大,准确度要求高,所以一般多采取腑身视瞄准击球,用平背式手杆架,上身向前平伸,与台面很近,头略抬起,下颌与球杆相贴,两眼向前平视,顺着球杆方向瞄视。 2)无袋撞击式台球,球径大,主球只要能碰撞上两个目标球便可行分,多采用重叠式(厚薄度)瞄准法,准确度要求不高。
手杆架采用比较高一点的风眼式杆架。瞄准时,双眼在斜上方扫视球台上的三个目标球,因此,只要上身稍微向前倾斜一点,便可以纵鉴全局。
4 面部位置:正确击球姿势的形成,不能忽视面部位置的关键性作用。面部不正就瞄不准,也就不可能击球入袋。
要想做到打得准,弹不虚发,使球按照预想的路线行进,就必须特别注意,使面部的垂直中心线与球杆的中轴线,保持在同一个垂直中心平面上。
7.关于钳工,如何握好锉刀,把面搓平
1、锉削力;为了保证锉削表面平直,锉削时必须掌握好锉削的平衡。
锉削力由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合成,推力主要由右手控制,压力是由两手控制。锉削时由于锉刀两端伸出工件的长度随时都在变化,要保证锉刀前后两端所受的力距相等,因此两手给锉刀的压力大小也必须随着变化。
开始锉削时,左手压力要大,右手压力要小而推力大,随着锉刀向前推进,左手压力减小,右手压力增大。当锉刀推进至中间时,两手压力相同,在继续推进锉刀时,左手压力逐渐减少,右手压力逐渐增加,锉刀回程时,不加压力以减少锉纹的磨损。
2、锉削速度;锉削速度一般为40次/分钟左右,速度快易降低锉刀的使用寿命,同时工作者也易疲劳,速度太慢影响锉削效率。 四、锉削的步骤与方法1、锉刀的选择(1)根据加工余量选择,若加工余量大则选用粗锉刀。
大型锉刀反之则选用细锉刀和小型锉刀。(2)根据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选择,若工件的精度要求高,表面粗糙度值要求小则选用细齿锉刀和油光锉,反之则选用粗齿锉刀。
2、工件的夹持将工件夹持在虎钳钳口的中间部位,伸出不能太高,否则易振动,若表面已加工过,则应垫铜或铝钳口来保护工件表面。3、锉刀的握法正确握持锉刀有助于锉削质量的提高,因锉刀的种类较多,所以锉刀的握法还必须随着锉刀的大小,使用的场合不同而改变。
较大锉刀的握法是:用右手握着锉刀柄,将柄端顶住拇指根部的手掌,拇指压在锉刀柄上。其余手指由下而上的握着锉刀柄。
左手有两种扶锉刀方法(1)左手掌斜放在锉削上方,拇指根部肌肉轻压在锉刀刀头上,中指和无名指抵住锉削部右下方。(2)左手掌斜放在锉刀头上,拇指根部肌肉轻压在锉刀上,四指自然弯曲。
小型锉刀的握法,用右手的食指平直扶在锉柄外侧面左手手指压在锉刀的中部或不压。 较大锉刀握法示意图4、锉削的姿势锉削姿势对一个钳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姿势正确,才能做到既提高了锉削质量和锉削效率,又能减轻劳动强度 。
锉削时:两脚互成一定的角度(左脚在锉刀轴线左侧倾斜30度,右脚前脚掌压在锉刀轴心线上,倾斜75度角。两脚呈45度夹角)左脚跨前半步,右脚稍微向后,两脚间距约为250~300mm。
左膝自然弯右膝伸直,右脚与腰是一条直线。身体前倾,身体的重心落在左脚上,两脚始终站稳,不可移动,靠左膝的屈伸而做往复运动。
头要正,眼注视锉削面,两肩自然放松,右小臂与锉刀平行成直线,两手将锉刀端平。放于件上,左臂弯曲,小臂与锉刀成90度。
开始锉削时,身体向前倾斜10度左右,右肘尽可能缩到后方,当锉刀推出1/3行程时,身体前倾15度左右,使左膝稍弯曲,锉刀推出2/3行程时,身体前倾18度左右,左右臂均向前伸出,锉刀推出全程时,身体随着锉刀的反作用力退回到15度的位置,行程结束后,把锉刀略提起使手和身体回到最初位置。5、锉削方法(1)顺向锉:最基本的方法常用。
(2)交叉锉:余量大,端面大时采用,效率高。(3)推 锉:狭长平面和最后修光时用,效率低。
(4)摆锉;就是锉刀在沿外圆弧面向前推进的同时,还要沿外圆弧面摆动的锉削方法。 在锉削外圆弧面时,锉刀除向前推进外,还要沿外圆弧面摆动。
锉削时,锉刀向前,右手下压,左手随着上提。摆锉能使圆孤面锉削光洁圆滑,但锉削位置不易掌握且效率不高,故适用于精锉圆弧面。
摆锉效率低,锉削曲面光洁圆滑,常用于精锉圆弧面。锉削要求(1)锉刀只在推进时加压力进行切削,返回时不加压力,不切削,把锉刀空返回即可,否则易造成锉刀过早磨损。
(2)锉削时要利用锉刀的有效长度进行切削加工,不能只用局部某一段,否则局部磨损过重造成寿命降低。五、曲面锉削1.外圆弧锉法当余量不小或对外圆弧面作修整时,一般采用锉刀顺着圆弧锉削称顺向滚锉法。
既在锉刀作前进运动的同时,还应绕工作圆弧的中心作摆动。当锉削余量较大时,可采用横着圆弧锉称横向滚锉法。
先按圆弧要求锉成多棱形,然后在顺着圆弧锉。2.内圆弧面锉法锉削内圆弧面时,锉刀要同时完成三个运动,既前进运动,向左或向右沿弧线移动,绕锉刀中心线转动。
三种运动须同时进行,才能锉削内圆弧面。六、锉刀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1)、不能使用无柄或者柄已经断裂的锉刀进行锉削(2)、不能用嘴吹铁屑,防止铁屑飞进眼睛。
(3)、锉削过程中不能用手扶摸锉面,以防止打滑。(4)、锉刀面粘铁屑堵塞后,要及时用钢刷顺着齿纹方向刷去铁屑。
(5)、锉刀放置时,不应伸出钳台以外,更不能放在台虎钳上,以免碰落伤脚或者摔断锉刀。(6)、锉刀表面不能粘上水、油,以免生锈或者打滑。
(7)、锉刀柄松动应及时撴紧。七、小结锉削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对操作者姿势、动作要领要求准确。
想要锉削好必须要多练苦练,才能达到一定水平。本结讲了如何按加工对象选用锉刀,及锉削加工方法和锉削的基本操作姿势。
口诀:左脚倾斜三十度 右脚压中七十五两手握锉放件上 左臂小弯横向平右臂纵向保平行 左手压来右手推上身倾斜紧跟随 右腿伸直身前倾重心在左膝弯曲 锉行四三体前停两臂继续送到头 动作协调节奏准左腿伸直借反力 体心后移复原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