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蛞蝓带有病毒吗
1. 蛞蝓无毒,身上爬的是黏液,蛞蝓(kuoyu)无脊椎。黏液没有太大的毒性,但有可能导致接触的地方脱毛,不过对蔬菜有害。
2. 蛞蝓没毒,体内含20多种氨基酸和10多种微量元素及丰富的蜗牛酶.,但有可能传染寄生虫,因为它吃腐菜叶。
3. 身上的粘液属于活性蛋白的一种,无毒并且一直作为虫类药材,可以治疗烫伤。
4. 蛞蝓 [kuò yú] ,学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又称水蜒蚰、鼻涕虫,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不是蚰蜒),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蜗牛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体表湿润有黏液,民间流传在其身上撒盐使其脱水而死的捕杀方法。
二、鼻涕虫有毒吗
鼻涕虫的学名是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 属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
别名蜒蚰螺、鼻涕虫、旱螺等。分布在西南、长江流域、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河南、安徽等地。
年生2—6代。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同体受精繁殖,产卵量400多粒,卵堆产在潮湿的土内,卵期10一17天,幼虫期55天。
春秋两季发生为害严重。4—6月受害最烈,长江流域5—7月为害最重。
野蛞蝓夜间活动,白天潜伏,耐饥力能达130多天以上。而且,这虫子是危害农作物、尤其是小麦幼苗的害虫,国外平均每年要花3000万美元来消灭它们。
“鼻涕虫”俗名“蜒蚰”,由蜗牛转变而来,现生种类广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和北非。 陆生。
体柔软,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外形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壳退化为一石灰质的薄板,位于身体前端背部,被外套膜包裹而成内壳。
有尾嵴。体呈灰色、黄褐色或橙色,具有不明显的暗带和斑点。
触角2对。眼位于后触角的顶端。
雌、雄生殖孔为1共同孔,位于身体右侧、前右触角的后下方。 肺孔开口在外套膜的后缘。
身体经常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的痕迹。生活于阴暗、潮湿处,白昼潜伏,夜晚和雨天外出活动。
雌雄同体,交尾产卵,卵产于潮湿的土壤中。取食植物的嫩叶嫩芽,为蔬菜、果树、烟草、棉花等的敌害。
中国常见的种类有黄蛞蝓。大型,伸展时体长可达120毫米。
体黄褐色或深橙色,有浅黄色斑点。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或住宅的阴暗处。
在高湿、高温的季节最为活跃。喜食植物,为农业的害虫。
笑话一则: 蜗牛和鼻涕虫约会失败后,蜗牛逢人便说:“那小子穷着哩,连幢房子也买不起,还敢出来泡妞!切!” 这话传到了鼻涕虫的耳朵里,鼻涕虫气愤的骂道:“我呸~我买了房子也不会像她天天背着房子出来炫耀!德性!” 鼻涕虫的学名叫 ,是软体动物。 它一身很粘,很令人讨厌。
我每次看到它就有一种恶心的感觉,但这也激起了我的兴趣 ,我决定拿它当观察对象。 鼻涕虫的背部是褐色的、半透明的,腹部是白色的,一般是 一、二厘米长,头上有一对触角。
我想弄清鼻涕虫到底喜欢吃什么,于是做了个实验。 我拿来一个大盒子,里面放上白菜、菠菜、青菜和嫩树叶一类的东西,又在每堆菜上各放一条鼻涕虫。
第二天,当我把盒子打开时,看见四条鼻涕虫都爬到白菜上去了,白菜被它们吃了一个个纽扣般大小的窟窿。由此可见,鼻涕虫是很喜欢吃白菜的,怪不得我家买来的菜只在白菜里发现过鼻涕虫。
鼻涕虫是很怕阳光的。我拿了一块白布,在太阳下搭了一个小“凉棚”,把两条鼻涕虫放在太阳底下,并把它们的头对着太阳光射来的方向。
大一点的那条,立刻把头扭向阴凉的方向,拼命向前爬,结果逃进了“凉棚”,幸运地存活了下来。小的那条不会转身,不得不活活的被太阳晒死。
当天晚上,我还做了一个实验,我想看看鼻涕虫除了怕太阳外,还怕不怕别的光。我拿了一个一百瓦的灯泡对着一条鼻涕虫,那条虫子一见到这样的光就慌了,在灯泡下缓缓的打转,不知怎么办。
这两个实验证明鼻涕虫是怕光的。 鼻涕虫除了怕光还怕什么呢?它致命的弱点就是怕盐、怕白糖。
一次,我在一条鼻涕虫身上洒满了盐,又在另一条虫上洒满糖。这一来,它们的身躯渐渐缩小,大约40分钟,它们都变成了一滩“水”。
这真叫我奇怪,有待进一步研究。 鼻涕虫身上的粘液能洗掉吗?我带着这个疑问,把一条鼻涕虫放在水龙头下冲洗了十多分钟,它身上的粘液一点也没有洗掉。
我把它放在地上,他立即朝黑暗的地方爬去。 鼻涕虫不怕水冲洗,但并不代表它不怕水。
我打了一瓶水,把一条鼻涕虫扔了进去,开始它缩成一团,过了三五分钟后,它把身体使劲伸长,可能是想伸出水面呼吸空气。 可是它怎么也露不出水面。
过了十多分钟,它使劲缩成一小团痛苦地死去。鼻涕虫在水里是不能生存的。
。
三、鼻涕虫有毒吗
它们虽然都是腹足纲的动物,但是鼻涕虫是蛞蝓科的,而蜗牛是大蜗牛科的,两者的差异是很大的。
鼻涕虫:蛞蝓 [kuò yú](学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为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动物的统称。又称水蜒蚰、鼻涕虫,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不是蚰蜒),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蜗牛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体表湿润有黏液,民间留传在其身上撒盐使其脱水而死的捕杀方法。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卡普
粉红色蛞蝓
塔尔山脉发现一种奇特的大型粉红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主要以苔藓为食。粉红色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当地居 民报道称曾看到过一种奇特的粉红色蛞蝓,尤其是在大雨之后,直到2013年,生物分类学家才正式该物种归入红三角蛞蝓,将它命名为“Triboniophorus graeffi”。
鼻涕虫不仅没毒,体内含20多种氨基酸和10多种微量元素及丰富的蜗牛酶、SOD等其中含有的蛋白质比甲鱼、猪肉、牛肉和鸡蛋高1个、10个、3个和6个百分点而脂肪含量也很少。
在医用价值上能够清热祛风,消肿解毒,破痰通经。治中风歪僻,筋脉拘挛,惊痫,喘息,喉痹,咽肿,痈肿,丹毒,经闭,症瘕,蜈蚣咬伤。
以此鼻涕虫是没有毒的,除了吃蔬菜等食物来说属于害虫,它的价值还是很高的哦!
四、鼻涕虫的黏液有毒吗
鼻涕虫的黏液没有毒。
鼻涕虫又叫蛞蝓、蜒蚰,一种软体动物,和蜗牛很像,只是没有壳,身上爬满了黏液,人们以为是毒液,其实是错的,鼻涕虫是无毒。 鼻涕虫雌雄同体,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体表湿润有黏液,民间流传在其身上撒盐使其脱水而死的捕杀方法。
【蛞蝓】 无脊椎动物,俗称“鼻涕虫”,像没有壳的蜗牛。位于体背前端有1块退化的石灰质的壳,常被体背上的外套膜包被而成内壳。
体灰色、黄褐色或红褐色,有不明显的暗带纹或斑点。触角2对,眼位于大触角顶端。
肺孔位于外套膜后缘右侧。身体能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白色条痕。
雌雄同体,异体交配,有时也可自体受精繁殖。卵生。
受精卵孵化出的幼体,可立即独立活动取食。 【蛞蝓的用途】 1、蛞蝓的营养价值和食用蜗牛无异,肉质鲜嫩,含20多种氨基酸和10多种微量元素及丰富的蜗牛酶、SOD等,蛋白质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是美味的是食物。
2、用蛞蝓活生生的捣碎,在涂在蜈蚣咬伤的地方,可以有治疗的效果。 3、用大蛞蝓一个捣成泥,加龙脑三分、胭脂坯子半钱,敷在患处。
敷药前。用石薜煮水熏洗更好。
治疗痔热肿痛。 4、用蛞蝓十个,瓦上焙干,研为末,调油敷患处,可以治疗脚胫烂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