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治疗黄瓜霜霉病
一、发病症状:
幼苗期发病,子叶正面发生不规则的褪绿黄褐色斑点,病斑直径0.2-0.5厘米,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褐色霉状物,严重时子叶变黄干枯。
成株发病,多从温室前沿开始,发病株先是中下部叶片反面出现水渍状、淡绿色小斑点,正面不显,后病斑逐渐扩大,正面显露,病斑变黄褐色,受叶脉限制,病斑呈多角形。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出现紫褐色、或灰褐色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干枯。
二、病原特点:
黄瓜霜霉病是由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真菌侵害引起,该病菌的孢子囊靠气流和雨水传播。在温室中,人们的生产活动是霜霉病的主要传染源。黄瓜霜霉病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
三、防治方法:
防治黄瓜霜霉病,必须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全面搞好节能温室蔬菜栽培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础上,着重抓好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
首先要调控好温室内的温湿度,要利用温室封闭的特点,创造一个高温、低湿的生态环境条件,控制霜霉病的发生与发展。
温室内,夜间空气相对湿度多高于90%,清晨拉苫后,要随即开启通风口,通风排湿,降低室内湿度,并以较低温度控制病害发展。9点后室内温度上升加速时,关闭通风口,使室内温度快速提升至34℃,并要尽力维持在33--34℃,以高温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和控制该病发生。下午3点后逐渐加大通风口,加速排湿。覆盖草苫前,只要室温不低于16℃要尽量加大风口,若温度低于16℃,须及时关闭风口进行保温。放苫后,可于22点前后,再次从草苫的下面开启风口(通风口开启的大小,以清晨室内温度不低于10℃为限),通风排湿,降低室内空气湿度,使环境条件不利于黄瓜霜霉病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浸染。
第二要注意实行轮作,增施有机肥料,合理肥水,调控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促进瓜秧健壮;要坚持连续、多次喷洒“天达--2116 ”等药液,提高黄瓜植株的抗病能力。只要能坚持始终,不但黄瓜霜霉病很少发生或不发生,其它病害也会很少发生。
第三要注意及时喷药保护和防治,注意!每次灌水之前,必须事先细致喷洒防病药液保护植株不受病菌侵染。平时,在发病以前,每10—15天喷洒1次1:0.7:240--200倍波尔多液。如果已经开始发病可采用下列药液交替使用、细致喷洒植株:72%杜邦克露800倍+80%乙磷铝500倍液,72.2%普力克700倍液,天达裕丰2000倍液,72霜疫力克600—800倍液,96%天达恶霉灵3000-6000倍液, 80%乙磷铝500倍+64%杀毒矾500倍液,70%甲霜灵锰锌或乙磷铝锰锌500倍液,绿乳铜800倍液,特立克800倍液,克霜氰600倍液,ND-901制剂6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铜高尚600倍液,1:4:600倍液铜皂液等每5—7天1次。
二、黄瓜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条件是什么
黄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病菌引起,该病原菌属鞭毛菌亚门、霜霉菌目、假霜霉属。
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当子叶被害时,最先出现褪绿色的黄斑,后来发展成黄褐色。
子叶干枯下垂,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紫黑色霉。真叶上发病,起初出现水溃状的斑点,后来受到叶脉限制发展成为呈争角形的黄褐色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上长有紫黑色霉层,所有的农民称霜霉病为“黑毛”,严重时,病斑相互合成不规则的夫病斑,最后全叶枯黄卷缩。
在条件适宜时,病情发展相当快,如跑马一样,所以霜霉病又叫“跑马干”。影响霜霉病发生的因素:(1) 发病与温湿度的关系发病适宜的温度是15~24°C,如果温度低于15°C或高于28°C,就不利于病害的发生;高温是发病的重要条件,相对湿度在83%以上时4小时就可产生孢子囊,若相对湿度低于60%,就不产生孢子囊,相对湿度大于93%时,发病严重。
(2) 发病与露水、露时的关系我们采用人工接种试验,霜霉病菌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带有鞭毛在水中游30分钟左右后,鞭毛掉了,变成静止孢子,然后长出芽管,再从叶片的气孔中侵人,完成这个过程需要6小时左右,而且要在叶片上有水滴或水膜存在的条件下,否则,有病菌也干死,不能发病。 所以叶片上有没有水是发病的关键。
叶片上的水主要来自结露的露水,其次是有时黄瓜本身吐的水。发病和露时也有关系,露时6小时是霜霉病菌侵染髙峰。
(3) 发病与品种的关系种植抗病品种,例如津杂1号、津春 1号、中农7号、中农11号等品种,发病轻,病势发展慢,叶片上病斑小,叶背也较少长霉;而种植易感病品种长春密刺、北京小刺瓜、农大12号等,发病重,病情发展很快,病斑又多又大,叶背上长有很多紫黑色霉。 (4) 发病与叶齿的关系底部叶子(含钙多)和上部叶子(含糖多)发病轻或不发病,而中间叶子(含糖少)发病重。
有关调査和试验表明,6~8天的叶子发病多,所以打药重点是植株中间的叶片。(5) 发病与栽培管理的关系重茬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肥料不足、种植过密、窝风的地方,往往发病重;保护地黄瓜,由于日夜温差大,湿度又髙,容易结露,加上露时又超过6小时,如果不及时放风控制结露,就会造成霜霉病大流行。
三、什么是黄瓜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是黄瓜生产上最常发生的病害,俗称“跑马干”、“黑毛病”。
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造成大量叶片枯死,严重时,甚至造成绝收。黄瓜霜霉病主要为害黄瓜幼苗和成株叶片。
幼苗子叶感病时,在子叶正面产生不规则形褪绿枯黄斑。潮湿时,叶背产生灰黑色霉层。
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子叶很快变黄干枯。成株发病初期,开始在叶片背面产生水浸状斑点,斑点扩大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的黄褐色病斑,在潮湿条件下,叶背病斑上长出紫黑色霉。
此病一般从下部叶片向上蔓延,严重时病斑互相连合,最后全叶枯黄、卷缩,严重时病斑可一直发展到顶叶。
四、黄瓜的霜霉病发病条件是什么
霜霉病是由真菌浸染引起。
病原菌以无性繁殖阶段的孢子囊,在各茬黄瓜上靠气流传播。霜霉病的发生、流行与温湿度关系极为密切。
孢子囊在5°C~30℃范围内均可萌发,适温为15℃~25℃,湿度为83%以上。这个条件正符合日光温室黄瓜生育条件,所以极容易发病。
侵人的温度为15℃~25℃,最适温度16℃~24℃,低于15°C,高于30°C发病受到抑制。霜霉病的病原菌萌发和侵人,要在叶面上有水滴或水膜存在的条件下,温度条件适宜,孢子囊15小时即可萌发,2小时可完成侵人引起发病。
病斑形成后,相对湿度85%以上4小时就可产生孢子囊,相对湿度低于60%时不能产生孢子囊。 此外,霜霉病与栽培管理也有关系。
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浇水过多,土壤黏重,管理粗放,偏施氮肥,肥料不足,长势弱等都容易发病。
五、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有哪些
黄瓜霜霉病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露地可选用津研6号、7号,津早3号,中农8号、1101,京旭2号,夏青2号,鲁春26号,宁丰2号,冀菜2号,郑黄2号,露地2号,早丰1号等品种。
保护地可选用津杂2号、4号,津春2号,碧春等。(2)改进栽培技术栽培无病苗,减少苗期染病。
定植要选择地势高、平坦、易排水地块,采用地膜覆盖,降低棚内湿度,定植后结瓜前应控制浇水,并改在上午进行,以降低棚内湿度;适时中耕,提高地温,合理施肥,可提高植株抗病力。生态防治主要是针对保护地栽培,通过控制棚室温湿度抑制发病。
夜间利用低温限制病害。 夜间气温达到10°C以上,日落后采用“破堂”通风加底风,通风面积为大棚面积的1/10左右,1〜2h。
当夜间气温高于12°C时,即可整夜通风。最好在晴天早晨浇水,忌阴雨天浇水,要做到因时、因地看苗情及对水分需求,确定浇水量和间隔天数。
浇水后马上关闭门窗,使棚温升到33°C,持续1h,然后迅速放风排湿,3〜4h后,如棚温低于25X;,可再闭棚升温至33°C,1h后放风,这样当天夜间叶面结露量及水膜面积减少2/3,可减少发病。 采用滴灌或地膜覆盖浇暗水技术可以减少棚内结露持续时间。
采用大小行定植,大行60〜70cm,供管理用,小行40cm,且在其中留出15cm瓦垄沟,小行上覆90cm宽地膜,要求地膜紧贴小沟内地面,不宜有空间。浇水时,水走膜下,水渗下后膜又紧贴地面。
(4)药剂防治①保护地选用烟雾法或粉尘法。在发病初期将45%百菌清烟剂在棚内放置4〜5处,用香烟或卷烟等暗火点燃,闭棚熏过夜,隔7天熏1次,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粉尘法、喷雾法交替轮换使用。
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傍晚用喷粉器喷洒5%百菌清粉尘剂,隔9〜11天1次。 ②喷雾法。
发现中心病株后以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矶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隔7〜10天1次。
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同时发生时,以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加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喷雾。 田间霜霉病和白粉病混发时,可选用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加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
霜霉病与炭疽病混发时,可选用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加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
六、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措施是什么
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管理,预防高湿;选择津研7号等 抗病品种;推广无土育苗,或对土壤消毒;对大棚(室)可进 行高温闷棚,或喷粉尘熏烟等,如用4 5 %百菌清烟剂熏治 8-10 h后苒通风,也可喷施5%百菌清粉尘或10%防霉灵 粉尘(每666。
7 m2喷施1 kg);为提高植株抗病力,可在叶 面喷施〇。 尿素或〇。
3%磷酸二氢钾,并加上等M的白糖 水;发病初期,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 喷施400倍液的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当黄瓜霜霉病严重时,可采用髙温闷棚(室)法进行防 治。
即根据天气预报,选连续2天以上的晴天,第一天中午 将瓜秧龙主蔓生长点)落下,以防烤伤,然后在显眼位置 和棚(室)外可看见的地方挂一气温表,随后浇水;第二天 10时左右开始将棚(室)密封进行闷棚(室)。由于阳光的 照射,棚(室)内气温很快升高,通过气温表观测,控制棚 (室)内气温在45-46°C(气温过高时则可适当放风)。
持 续闷棚90 min后,再逐渐放风降温,最后控温在25- 28°C。既可杀死霜霉菌,而且有控秧保瓜的效果。
闷 棚后再增加叶面喷肥,则效果更好。